九孔養殖是貢寮區最重要的經濟活動
2001年產值即高達6.3億
養殖面積廣達23公頃
近日
新北市政府為推廣貢寮區優質九孔鮑魚
特別規劃「103年新北貢寮九孔鮑魚祭系列活動」
多數人常會誤會九孔與鮑魚的關係
其實
台灣產的九孔又稱珍珠鮑魚、台灣鮑魚、小鮑魚、九孔螺
而九孔、鮑魚兩者在分類學上是相同的。
新北市貢寮地區九孔養殖源至民國60年代
迄今已有四十餘年歷史
但自90年開始
多數人工繁殖的九孔幼苗在附苗後14至21天陸續出現白化而脫落死亡
活存率不到1%,對九孔產業影響甚鉅。
然近年來,東北角養殖戶開始引進國外種貝與台灣種貝進行配種
並對雜交貝苗進行育種,發現九孔存活率可提高
因而自去年起,放養九孔苗的業者顯著增加,九孔產業始有復甦趨勢。
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局長廖榮清表示
新北貢寮區氣候溫和且水質優良,為全國最聞名之九孔及鮑魚養殖區
雖近十多年來,東北角九孔產量產值面臨萎靡困境
但所幸在新北市政府農業局、貢寮區公所、貢寮區漁會及九孔養殖業者努力下
在地化養殖經營產量逐年增加,產量自去年的16公噸,至今年上看180公噸,激增十倍餘
「貢寮鮑」今已成為冬季該區聞名的漁特產品。
【核四謬誤澄清】
根據本公司歷年水質監測結果
本區水質穩定純淨
非常適宜九孔養殖
本廠營運後溫排水不致影響九孔生長
因本區冬天水溫稍低
若適度提升
將有助於縮短九孔養殖時間
達到調節產能、提高售價之優勢。
【知識小學堂】
Q1:如何分辨九孔跟鮑魚?
A1:台灣俗稱的九孔是鮑螺科鮑屬的一種,而鮑魚是鮑屬可食種類的泛稱。
九孔具橢圓形的外殼,外觀較為扁平如耳狀。
殼的上緣有一排小孔,孔數會因成長而增加,通常為七到十個,殼表屬於平紋。
鮑魚稱盤鮑螺,其殼亦呈橢圓形狀,殼的上緣有一排小孔,小孔較九孔略微高起
孔數會因成長而增加,通常為4到7個,殼表屬於粗紋。
兩者最簡單的分辨方式可從大小及看殼表
九孔體型較小,殼表有螺紋且平滑,因殼表凹凸較小,所以殼較薄,顏色較暗偏黑
鮑魚體型較大,殼表螺紋較粗,殼表較為凹凸不平,殼較厚。
Q2:九孔跟鮑魚如何分公母?口感差異?
A2:兩者分辨公母方式相同
雄貝之生殖腺顏色呈乳白色;雌貝之生殖腺顏色呈棕褐色或深綠色
其生殖腺於殼與足部之間。
雌雄口感上並無差異
一般來說九孔口感滑嫩;鮑魚則肉質扎實、爽脆